通“陸”聯(lián)“海”,聯(lián)通世界。11月27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重慶市委宣傳部共同承辦的2024年絲綢之路電視共同體高峰論壇在重慶舉行。本次論壇以“陸海之約——向新·向智·向未來”為主題,來自30個國家及地區(qū)的160位國內外媒體機構代表、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等參與論壇。
截至目前,絲綢之路電視共同體成員已遍及6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48家主流媒體等機構,匯集了來自各國的影視制作、播出、譯制、產業(yè)、融合傳播及智庫資源,為
在本次論壇中,除了發(fā)布《共建共享絲綢之路電視共同體媒體科創(chuàng)生態(tài)圈宣言》和共同體年度工作報告外,還舉行了國際合作項目簽約儀式。
比如系列紀錄片《長江文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fā)展十周年》,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慶總站、中央廣播電影電視節(jié)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與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聯(lián)合制作;璧山區(qū)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簽訂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動漫經典大展》合作協(xié)議;紀錄片《長江遇上尼羅河》則由涪陵區(qū)、西部國際傳播中心、埃及電視臺尼羅河新聞頻道聯(lián)合制作攝制;第1眼TV與匈牙利國家廣播電視公司、白俄羅斯明斯克真理通訊社、經典傳媒國際有限公司合作簽約等。
活動中,國內外專家學者、媒體機構和行業(yè)代表等圍繞“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媒體變革”“如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媒體力量”等主題展開交流分享。
此外,論壇現(xiàn)場還舉行了“風從山城來”國際合作推介活動,集中向海內外推介紀錄片《重走馬可·波羅之路》、融媒體活動“打卡絲路新地標”、紀錄片《從農場到餐桌》(中法季)等一批總臺項目,《“渝”你相見》《西部如歌——中華民謠里的那些事》等重慶項目。
在本屆絲綢之路電視共同體高峰論壇上致辭時,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
中國國際電視臺常務副總編輯、亞洲非洲地區(qū)語言節(jié)目中心主任安曉宇在談到重慶時,感慨于重慶每天都用自身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豐富著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內涵。他以中國國際電視臺聯(lián)合日本媒體制作的《中國周游記》舉例,表示當節(jié)目中涉及重慶的內容播出后,引發(fā)了日本觀眾的強烈興趣,有觀眾留言:“洪崖洞的夜景,真的好像《千與千尋》的世界那樣夢幻?!?
去萬州吃地道烤魚,在涪陵白鶴梁觸摸傳承千年的文化印記,在渝北感受通達全球的繁忙航線,在南川金佛山體驗“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玩雪”……每個區(qū)縣各有特色、吸引八方來客。
以媒為橋,一路生花。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重慶實踐,創(chuàng)造了豐富素材和鮮活案例,為西部地區(qū)走向世界、國際媒體觀察中國提供了重要窗口。
作為本次論壇前期預熱,陸海之約·文明互鑒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率先舉行。11月25日-26日連續(xù)兩天,由歐美、東盟、非洲等地區(qū)國際影視制作機構、技術領先企業(yè)、海外電視臺、知名通訊社、自媒體網紅博主組成的國際探訪團,圍繞重慶人文歷史、智能產業(yè)、文旅美食、傳媒科技等主題,深入永川科技片場、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重慶藥物種植研究所、大足石刻等地,感受重慶的獨特魅力。
在山城巷傳統(tǒng)風貌區(qū),探訪團和諸多游客一起邊走邊看邊贊嘆,喝著壩壩茶、觀賞著川劇變臉,在山城巷獨特的地形與人文環(huán)境中感受地地道道的老重慶味道。
在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探訪團乘著91米長的電動扶梯緩緩進入水下,通過水下參觀廊道和潛水艙潛入水中,近距離欣賞文物題刻。他們驚嘆于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科學技術和文化保護完美結合的同時,還興致勃勃地體驗了拓片制作。
烏梅番果、黑金核桃仁……在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探訪團爭先品嘗藥膳小吃和中醫(yī)藥飲品,體驗藥膳和香囊制作,感受中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永川科技片場,探訪團沉浸式體驗XR拓展現(xiàn)實、動捕拍攝等技術。非洲電影協(xié)會駐華首席代表呂克本扎感嘆于永川科技片場為影視拍攝帶來的便利時,也期待有更多的中非合作項目拍攝,促進中國與非洲的交流。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國際探訪團的體驗過程,也將被全程記錄下來并制作成專題片,與最新一批反映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成果的優(yōu)質節(jié)目一起,面向歐洲、東盟、非洲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行推介。